查看原文
其他

✎ 时间与道医,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2016-10-22 点蓝字訂閱▶ 道医


中国道医

这里没有鸡汤、偏方、谣言、广告,只有可信赖的道家健康养生知识!


时间与道医,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




✎ 玄门正宗,道教符咒网络授课班招生启告!


时光匆匆,韶华易逝。当初的一首《时间都去哪了》,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流逝的岁月,不禁让人感慨什么叫“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的精灵,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却也在流逝的岁月中,积淀了不少真知灼见。当道医与时间,在时光隧道中相遇,会折射出怎样的光景?且看正文!


一、道医文化的时间型特征


我们说,中国文化意识具有时间特性,是指这一文化圈中的精神现象主要以追求时间意识(探讨时间现象)为特征;西方文化意识具有空间特性,则是说在那里,精神现象与空间意识是紧密相连的。


这里的时间和空间都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把时空及其属性抽取出来,分别建立的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型。


具体来说,时间型文化具有周期性变化、连续、合一、求同、无形、一维、无限、动态等特征,而空间型文化则具有非周期性变化、间断、分离、求异、有形、三维、有限、静态等特征。在这种文化观下观照,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医文化具有时间型文化的特点,西医文化则与空间型文化相一致。


1阴阳五行学说


道医里的阴阳,最早就是用来表示日月推移、昼夜更替的一种时间概念,后来才被上升到自然哲学的高度,用来阐述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尤其是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易传·系辞上》说:“阴阳之义配日月。”


而《管子·乘马》则云:“春夏秋冬,阴阳之更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变化也。”说明时间体现了阴阳二气运动的阶段、节奏和持续特性。


在道医里,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疾病的治疗都依循着阴阳变化的时间之道,阴阳学说已成为揭示天地及人体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有力工具,处于道医学基本观念的核心地位。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五行”是一种循环变化的次序,五行之间相生相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自然万物在五行的框架中很好地生长与制约。


五行的核心为四时,春属木,为东;夏属火,为南;长夏属土,为中;秋属金,为西;冬属水,为北。四时递嬗,统领五方,实现五行生克。万物归类五行,也是依其与四时相应相动的关系而定的。


可见在五行宇宙理论体系和五行系统模型中蕴含着丰富的时间节律的思想。阴阳与五行相结合,能更加具体而又精确地描绘事物的周期性变化及事物运动变化的次序、顺序,很好地体现了时间型文化的周期性特征。


2天人合一观


道医自古坚持“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道医将人的生理、病理现象置于世界万物的总联系网中来认识,“顺应自然,法则天地”成为道医养生治病的一大原则。


《内经》强调“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可见,人是天地的产物,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无时无刻不受到季节、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实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素问·四时调神大论》也提出“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自然养生法则。天人合一观的基本内涵是人与天地自然同道,其中天道循环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的时间变化规律。因此我们说,道医强调的是“合一”,符合时间型文化的特性。


3元气论


气是宇宙的本原或本体,其根本属性就是“气化”,即气的运动变化。阴阳二气的升降交感、氤氲合和,五行之气的交互作用,产生了宇宙万物并推动着它们的发展变化。


在物质观方面,道医的元气论主张:气是无形的、连续的物质,“气聚成形”,“虚空即气”,“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因此,物质的连续性不仅表现在分立的万物被气连结成一个息息相通的整体,而且表现为有形之物能复归为无形的、连续的气。


在运动观方面,道医的元气论强调的是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特性,讲究气化形和形化气的“气化”变化。从元气论中我们发现,道医具有“有形、连续、运动”的特性,这些都属于时间型文化的范畴。


4功能关系


二、道医养生中的时间轨迹


道医在养生过程中非常注重时间的要素,它强调人要积极调整自我的心神、起居、饮食、情志,适应自然环境和四时气候的变化,以达到养护生命、延年益寿的目的。


如针对四季养生,《内经》中指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医圣张仲景则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可见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受到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所以养生中也要顺应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


如春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长的特点,人要适度运动,保证气血的舒畅调达;起居上要早卧早起;饮食上要多吃甜的食物,少吃酸的食物,以补益脾土并防止肝气升发太过。


夏季养生,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精神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使人体气机宣畅;起居上晚卧早起,以避炎热;饮食上减少肥甘厚味,清淡饮食,但不可恣食生冷。


秋季养生,要顺应万物收敛的特点,注意敛神、降气、润燥,抑肺扶肝,以与秋气相应。冬季养生,要顺应阳气闭藏,万物收藏的特点,饮食宜温热而忌寒凉,精神、起居、运动等都要符合闭藏之势。


三、道医治疗中的时间轨迹


1四时


春夏季节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季节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所以道医治疗疾病时要顺应四时阴阳的不同特点。如春季和夏季,应抑阳助阴,多用寒凉药,少用温热类的药物;秋冬季节,宜助阳抑阴,选药多用温热类药物,慎用寒凉药。


在因时选方上,李东垣有独到的经验,如他在《脾胃论》中说到的“诸病四时用药法,不问所病,如春时有疾,于所用药内加清凉风药;夏月有疾,加大寒药;秋月有疾,加温气药;冬月有疾,加大热药,是不绝生化之源也”。


以上所述主要是针对阴阳偏盛而言,虚证则不然。针对阳虚的病人多采用春夏补阳法,以时助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阴虚火旺的患者,多在秋冬季节滋补阴津,时气壮药,效果会更好。


如近年来,各地治疗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的阳虚病人多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即在盛夏季节服用温补药或用温性药物敷贴背部的肺俞等穴位,都会收到很好的疗效。


2昼夜


顺应昼夜阴阳消长节律治疗疾病,主要反映在服药时间的选择上,一般凡治阳分、气分的病变,具有温阳、益气、健脾等作用的方药适合清晨、上午服用,因为上午阳气渐旺,补气温阳药可借助人体阳气渐盛之势,


发挥药物的作用;凡治阴分、血分的病变,具有滋阴养血、滋养肝肾等作用的方药宜黄昏、夜晚服用,因为此时阴气逐渐强盛,用滋阴养血类药物可借人体阴气欲盛之势,提高药物的疗效。


针灸中的子午流注法是道医顺应昼夜时间变化进行治疗的又一特色。子午流注是古代医家发现的一种客观规律,道医学认为,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人体各经的气血随着时间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流注盛衰节律,掌握气血流注盛衰的适当时机,按其开阖时间取穴,在治疗中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月相


随着月球、地球、太阳三个天体的相对位移,月相呈现出朔望节律变化,人体的气血及机能活动受此影响,也出现了同步的变化。《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提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所以在道医治疗中,要顺应月相盈亏,气血盛衰的变化。正如经典中言“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素问·缪刺论》还提出根据月相生盈亏空的周期变化规律,决定针刺穴位的多少及针刺次数,如月亏至月满时,针刺次数、穴位应递增,月满至月亏时则宜递减。


女性月经也明显受月相盈亏变化的影响,不仅月经周期与月相的时间极为接近,经潮日期与月相变动也表现出密切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月相从始生到廓满的时限内,是多数女性月经来潮的时间。


所以有医家曾提出根据月亮相位以调治妇女病,即上弦调经,以温养补益为主;月望调经,以理活通消为法;下弦安胎,以固摄安保为重;朔时止带,除湿健脾补肾。


点击链接查看更多内容

✎ 玄门正宗,道教符咒网络授课班招生启告!


✎ 肾虚分阴阳,调理各有方


✎ 秋后吃一宝,百病自然好,值得为家人收好!!


✎ 道医专业范儿丨中药材煲汤禁忌你知道吗?


关注道医,学习正宗道教医学!





问诊咨询/投稿 

微信号:daoyiwz

邮箱:89928269@qq.com

中国道医

◎ 中国道医微信平台由武当山道医传承基地、中国道医研究院创办,秉承太上仙道贵生,济世度人之教义,以传承道医精髓、弘扬道教文化及道家养生文化为己任,使道医文化更好的为现代社会服务,减少人类疾病,提高健康水准。


宗旨:援医入道,以医传教,借医弘道;又援道入医,以道治心,以术治身,行道施医。


如何关注中国道医微信平台

① 点本文标题下方蓝字"道医"一键关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号:cndaoyi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END·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中国道医订阅号

微信号:cndaoyi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